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专家斩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大奖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所新闻
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专家斩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大奖

—共筑健康科普新篇章


  3月23日下午,第十二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举行。本次典礼旨在表彰为上海市科普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他们的工作对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作为科普领域的佼佼者,此次更是收获了满满的荣誉。研究所所长董健及副所长华克勤主任、程蕾蕾主任凭借其在医学科普领域的卓越贡献,成功斩获多个奖项,为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团队在医学科普领域所取得成就的认可。他们的努力不仅推动了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也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下按公布的获奖名单顺序排序,部分内容源自复旦上医公众号)

健康科普奖(个人)
一等奖

程蕾蕾
中山医院
获奖项目
说句心里话
——心血管健康科普融媒体矩阵推广
  程蕾蕾教授是中山医院心内科肿瘤心脏病亚专科主任,致力于将心血管疾病的前沿进展转化为大众科普。《说句心里话》系列4本心血管科普书,在精心遴选的医患故事中无缝嵌合公众亟待了解、却又容易忽视的常识,并围绕科普图书制作系列科普短视频、动画、微电影、连续剧、科普图文矩阵推广。聚焦新兴交叉学科“肿瘤心脏病”,撰写发行我国首部肿瘤心脏病科普书《说句心里话2》,制作推广我国首个、也是截止目前唯一的肿瘤心脏病多学科科普视频系列《生了肿瘤,栽在心脏?!》,以科普为载体,促进相关科创成果转化。

科普成果奖(科普作品)
二等奖

会“成长”的图书
——《骨健康必听必看》丛书
中山医院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骨健康必听必看》丛书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所长董健教授主编,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董教授因出色的骨健康科普工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全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普通医生。丛书的编写者均来自该获奖团队,且都是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该丛书包括颈椎病、腰突症、骨质疏松症、髋膝关节病和老年人骨折五个分册,总发行量近4万册,其中老年人骨折分册入选国家“农家书屋”工程,被采购3次共计1.3万余册。丛书内容涵盖了骨科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康复,实用性强、可读性好、覆盖面广,更创新性地在书中放入二维码关联团队平台,通过不断更新平台内的视频和讲座内容,让大众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和科普活动,使其成为“会成长” 和“可听可看” 的科普书,一上市就受到大众关注和喜爱,获得2022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围绕丛书内容,团队还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董教授还受邀在全国各大主流电视台解答大众最关心的问题。丛书也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中山医院前院长杨秉辉教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贾永兴、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江世亮和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李文芳等科普专家的联袂推荐。2019年董健主任还获得第七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科普贡献个人一等奖。

科普成果奖(科普活动)
一等奖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
倪明、陈震、郑莹、赵广智、邵志敏、华克勤、周彩存、赵任
 
  肿瘤医院每年联合上海市抗癌协会组织全国肿瘤学科顶尖专家举办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聚焦于肿瘤的防筛诊治康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肿瘤防治知识的科普,形成线上线下结合,讲座义诊视频书籍多位一体的活动模式,社会效益显著。华克勤主任,作为妇科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不仅医术精湛,更致力于医学科普工作,科普作品广受好评。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医学知识,提升了公众对肿瘤防治的认知。

  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是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2年设立的科普类奖项,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上海科普事业深入和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科普奖励的引导作用。该奖项是全国首个由社会力量出资的综合性科普奖项,也是上海市首个市级科普类奖项。
技术支持:复易会展策划(上海)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3-2025www.FUME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